前哨站的布置直接影响资源获取效率和战略优势。建造前需确保拥有10万金属和1万晶体资源,并派遣一艘空闲工程船执行任务。通过基地建设界面选择前哨站计划位置,确认后工程船将耗时约3小时完成建造。小型工程船效率较低,若需提速可派遣中型工程船或多艘协同作业。前哨站的核心功能包括资源对接与基地迁移,5级后可选择矿区或城市对接点以提升产能。
选址需优先考虑资源富集区与战略要地。资源型前哨站应靠近高等级矿区,金属与晶体产区能显著提升采集效率;军事型则需扼守交通节点或星系中心,形成防御屏障或进攻跳板。与盟友前哨站相邻可构建联防体系,但需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资源竞争。侦查环节不可忽视,需提前勘探目标区域敌情及资源分布,避免盲目建设后被敌方压制。
基础防护包括部署防御舰队和电子战系统,针对潜在威胁调整舰船配置。若前哨站用于资源采集,需定期维护工程船并升级仓储模块以减少往返耗时;若定位为军事枢纽,则需持续补充战备物资并监控周边动态。防御设施应交叉布局,确保火力覆盖无死角,同时保留应急撤退路线。
初期以资源采集为主,中期可转型为战略支点,后期则需根据同盟整体规划协调功能。废弃或冗余的前哨站可通过拆除指令回收部分资源,但需警惕拆除期间的防御真空。长期运营中,前哨站的升级与科技研究绑定,例如提升对接效率或解锁高级防御模块,需平衡资源投入与收益。
严谨的选址、灵活的职能转换以及持续的防御优化,是确保其在星系竞争中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