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盟旗帜的布置是领土扩张与资源控制的核心策略。旗帜的合理布局直接影响联盟的防御能力、资源采集效率以及战略机动性。首先需明确旗帜的建造前提:联盟必须拥有要塞作为核心据点,且需消耗联盟资源进行建造。旗帜的延伸路径需连接要塞或已有旗帜,确保领土连贯性。建造时需通过联盟界面选择领土选项,点击联盟旗帜并规划路线,目标点可以是资源点、关卡或敌方据点。建造过程中需注意地形限制,避免被山脉、河流等自然屏障切断连接。
旗帜的选址需兼顾资源收益与战略价值。优先覆盖高等级资源田或圣所等关键建筑,确保联盟成员能高效采集。旗帜应沿交通要道延伸,便于快速集结部队应对突发战斗。若目标为敌对联盟领土,需提前侦察驻防情况,避免因兵力不足导致建造失败。旗帜的燃烧机制需特别注意:敌方攻击会消耗旗帜耐久度(上限2400点),耐久归零后旗帜将被拆除。重要旗帜周边需部署驻防部队或盟友协防,延缓敌方进攻节奏。
联盟科技中的建筑学分支可提升旗帜数量上限,需成员共同捐献资源解锁。建议优先研究该科技,以支持多线扩张。旗帜的维护同样关键,需定期检查领土连接状态,避免因部分旗帜被毁导致领土割裂。若需调整布局,可通过拆除冗余旗帜重新规划,但需注意拆除后可能产生的资源缺口或防御漏洞。联盟官员应统筹成员分工,确保建造与防守资源分配均衡。
争夺神庙或关卡时,可采用阶梯式推进,以前线旗帜为跳板逐步压缩敌方空间。防守阶段则依托要塞构建多层旗帜防线,利用地形与驻防部队形成交叉火力。旗帜的燃烧速度受联盟科技影响,研究相关加成可提升攻防效率。旗帜间的距离需控制在行军时间可接受范围内,避免因战线过长延误支援。
旗帜作为联盟领土的神经末梢,其价值远超简单的连接功能。通过精细规划与动态调整,联盟能将旗帜转化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支点。最终目标是通过旗帜网络实现资源垄断与区域控制,为联盟成员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。